中国已经是钢铁大国,但大而不强。从1996年起,中国钢铁产量已连续10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中国粗钢产量达4.89亿吨,不仅全球第一,且产量超过第二到第八的总和,占全球总产量的36.4%。目前中国钢铁产能约为5.6亿吨。但是,中国也是全球钢铁企业最多的国家约有1200家,使得中国钢铁产能极为分散。大小钢厂无序竞争,一方面导致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上常常处于被动状态,不得不被迫吞下价格飞涨的苦果,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钢铁业利润率。与此同时,中国钢材生产依然偏重于高能耗、低附加值产品,部分高附加值钢材依然依赖进口。2008年中国累计出口钢材5923万吨,累计出口金额为634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全年累计进口钢材1543万吨,累计进口金额为234亿美元,进口钢材的平均价格比出口钢材高出40%以上。
中国钢铁行业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影响最重的行业之一。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大幅下降,降幅高达40%左右。由于价格暴跌和计提存货减值损失,大型钢厂在2008年第四季度出现严重亏损。目前,国内钢铁业面临的困难,一是生产增速大幅回落,企业大面积减产;二是钢材价格急剧下跌,全行业出现亏损;三是钢铁业库存大量增加,资金周转困难;四是由于高价矿石难以消化,钢铁业成本与价格出现倒挂。
从目前来看,2009年的世界经济很不乐观,专家认为,2009年出口可能大幅下降,预计全年钢材出口在4000万吨左右。外需放缓,内需也不振。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房地产投资和新开工面积将分别下降8%和20%,机械行业钢材需求增速将回落至6.3%。在钢铁行业面临生存危机的背景下,国家出台钢铁产业振兴规划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挽救钢材市场,避免钢企遭受更大损失;另一方面是加快中国钢铁业落后产能的淘汰速度,避免内部恶性竞争,促进中国钢铁业的良性发展。具体措施,规划要求严格控制钢铁总量,淘汰落实产能,不得再上单纯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要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要加大技术改造、研发和引进力度,在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列支专项资金,推动钢铁产业技术进步,调整品种结构,提升钢材质量。
从此前所说的“中国决不做世界钢铁供应商”,到如今明确提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这意味着钢铁行业开始正视和顺应中国与国际市场的关联。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一方面要通过落实扩大内需的措施,来拉动国内钢材消费,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专家认为,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主要目的还是要让钢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
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这是符合我国产业政策要求的。自2005年国家钢铁产业政策发布以来,我国每年都在逐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粗略统计,目前已淘汰掉4000万吨以上的落后产能。专家认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淘汰钢铁行业落后产能不仅利于节能减排,更有利于减少生产能力,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从而改善市场供求关系,促进钢铁行业的复苏。目前,中国钢铁产能中约有1亿吨属于落后产能。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表示,今年要分别淘汰炼铁、炼钢落后产能1000万吨、600万吨。
钢铁素有“工业粮食”之称,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中国钢铁产业却散乱无序,前66位只占总产能的79%,产业集中度较其他钢铁大国相差较远。多年来,钢铁行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已成为政策面的共识,但由于地方利益的冲突,过去几年,中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不降反升。金融危机后,钢价的持续走低在压缩钢铁企业利润,增大市场压力的同时,形成了较为严峻的生存环境,迫使劣势企业主动向优势企业靠拢,寻求兼并保护。另外,优势企业亦可以较低价格,购买劣势企业资产和销售市场,大幅度降低兼并成本,更为顺利地实现产业集中度的提高。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高了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将加速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预期,这是变危机为机遇的重要体现。
专家认为,振兴规划实际是钢铁产业政策的延续,整体上对保证钢铁业需求和控制成本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规划不是计划,更不是细则,只能作出方向性的指导,规划的实际效果将主要取决于国家实施政策的决心和地方政府落实政策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