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主席的视察,无疑是任何一家企业最大最好的营销事件。对于农机企业来说,这种幸运事件似乎更为难得。
2008年9月10日,胡锦涛主席在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陪同下,对河南龙工进行了视察。加上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和其他一些媒体的传播,使这家近两年在农机行业并无多大营销噱头的企业一时大放异彩,引得行业的无数眼球。
不过在河南龙工总经理董建光看来,这其中既有偶然性,又包含了必然性。一方面是中央领导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河南龙工作为现代农业装备生产企业,在为建设社会新农村方面应该做出贡献;二是龙工作为国内知名的工程机械企业,在地处中部的河南建立工程和农业机械生产基地,具有一定的投资导向性作用,在地方政府领导眼里也会受到一定的重视。
有限多元化
事实上,在农机行业似乎名气并不算响亮的河南龙工,其地处福建龙岩市的母公司中国龙工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亦是一家在港上市公司。河南龙工收购前身为原郑州白云机电,也是农机行业特别是收获机械行业的知名企业,其主营业务联合收割机产销量曾一度达到3000多台,位居小麦收割机行业前列。
2007年5月13日,白云机电在上海同龙工控股正式签署了协议,成为龙工家族中的一员。白云机电原有股份悉数转让给龙工控股,总额约9812万元。切入农机领域的龙工显得豪气干云。龙工控股总裁邱德波曾在收购白云机电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上技术改造投入,龙工控股预计先期在白云机电这一平台上投入资金约2亿元。邱德波还表示,收购白云机电以后,不再计划收购同类型的农业机械公司,以期做大做强农机产业。
现身世人眼前的“河南龙工”牌联合收割机,并未沿用原来有一定认识度的“中原”牌。据了解,一方面是因为中原牌其品牌资产在不断削弱,同时龙工品牌更有知名度,特别是工程机械在业界眼里的含金量显得更足。此外,白云机电那时因为管理不善服务乏力,在社会上遗留下一些不好的印象。
将白云机电收至旗下,是龙工集团进入农业机械领域的开端,也标志着龙工集团产品“有限多元化发展”的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董建光告诉记者,龙工之所以看中白云机电,是因为郑州之于龙工的战略意义及在生产基地方面的战略考虑。另一方面,龙工控股全面收购白云机电,一方面看中了白云机电在其专业领域拥有较为成熟的生产技术与生产工艺、较熟练的员工队伍和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在原有基础上再加上龙工控股相对高端的工程机械品牌、较充裕的资本、先进的管理经验,河南龙工在农机制造行业会有一番新作为。”
农机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不如工程机械行业高,加上产业的互补性,特别是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愈加重视,涉农产业不断出现利好,已经越来越吸引了工程机械产业资本的注意。随着龙工的进入,一些工程机械企业也纷纷向农机制造领域拓展,徐工、三一重工、柳工等,已经纷纷涉足农机产业或表现出进入的意向。
坚定农机信心
龙工进入农机行业之后却连续两年赶上形势波动。一是去年收获机销售形势大幅下滑,全国市场比2006年减少1万多台;二是今年前9月份原材料成本急剧上升,而行业内产品售价却上不去,基本上没挣到钱。
不过董建光表示,龙工有限多元化的战略不会轻易改变,龙工将把农机产业作为一块新的业务增长点加以培养。
携强大的管理、财务方面的实力,河南龙工对原有的设备、生产工艺、产品的设计做了大量改进与优化,同时在质量控制方面更是下了大力气,企业的生产效率更高、流程更顺,产品性能、可靠性和舒适性等都大幅提高。在服务方面突出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理念,大手笔投入,赢得了市场和用户的认可。同时在产品系列上做了延伸,满足差异化市场的需要。今年,河南龙工销售自走式小麦收获机近1000台。
目前的河南龙工80%的一线员工都是新人,不过大多数管理人员都是原来白云机电的员工。通过细化管理制度、人员岗位调换、强化激励机制、加大业绩考核力度等措施,员工面貌已经焕然一新。由于河南龙工生产装载机和收获机两大主导产品,企业在提高资源利用率、设备利用率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同时还有利于消除季节差、提高人员的稳定性。
董建光作为一位在农机行业浸润日久的企业领导,深谙农机行业的发展机会。与同行提前一步进入农机行业相对应的是,河南龙工在产品领域也表现了较强的前瞻性。进入农机行业伊始,公司就洞悉国内玉米收获机市场的潜力,并一举切入玉米机领域。公司研发人员通过对已有的社会资源加以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今年销售玉米收获机200多台。农机产业总值已超过1亿元,初步达到龙工的既定战略目标。
按照河南龙工成立时制订的5年规划,到2011年,企业要生产各类农机装备4万台,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明年,国家农机补贴达到100亿元,更加坚定了河南龙工发展农机业务的信心。董建光乐观地表示,随着对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对产品的持续改进,已为下一步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